返回首页

新品种审定的程序与方法?

来源:www.0575ok.com   时间:2024-10-26 00:00   点击:82  编辑: 水果产地网   手机版

一、新品种审定的程序与方法?

农业新品种认定流程如下:

(1)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

(2)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具有新颖性。

(3)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即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

(4)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即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5)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

二、品种审定的一般程序包括哪些?

品种审定程序

品种审定的手续及过程。首先由育种者填写审定申请书,经育种单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签署意见后,与其他报审材料一并交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形式审查合格者提交茶树专业委员会审定;专业委员在评议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票数超过法定委员总数半数的品种即通过审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核后,统一编号、登记、签发合格证书,最后由农业部颁布。审定有争议的品种时需经实地考察后,提交下次专业委员会会议复审;审定未通过者不再进行第二次审定。

三、水稻品种审定的流程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的审定有国审和省审,审定后推广。

品种审定的程序为:

申请——受理——品种实验——审定——公告。

审定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②与现有的品种有明显区别

③遗传性状稳定

④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一致

四、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的差别?

       1、本质特性不同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本质特征是对申请人知识产权即财产权的保护;品种审定的本质特征是对申请人生产秩序化限制的管理。

  2、范围不同

  品种审定的新品种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新引进的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新品种,既可以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以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所形成的品种。

  

        3、特异性要求不同

  品种审定突出品种的产量、品质、成熟期、抗病虫性、抗逆性等可利用特性;植物新品种保护主要从品种的外观形态上进行审查,如植株高矮、种皮或花的颜色、叶片宽窄、株型等一个或几个方面,明显区别于递交申请以前的已知品种。品种审定区试时所选的对照品种仅是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所选的对照品种(近似品种)则是世界范围内已知的品种,并在审查测试时需将申请品种、标准品种、近似品种种植在一起进行比较。

  4、新颖性要求不同

  品种审定不管在审定前是否销售过,而植物新品种保护则要求在申请前销售未超过规定时间。

  5、审查机构和层级不同

  品种保护的受理、审查和授权集中在国家一级进行,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负责;品种审定实行国家与省两级审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

  6、推广使用有差别

  审定品种可以推广应用;而授权品种不一定能全部通过品种审定。

五、黑布林的品种审定

一、看颜色

首先看黑布林的颜色是否够黑,黑布林的新鲜程度和黑色的程度呈正相关,颜色够黑,够亮,则黑布林是较为新鲜的。

二、看形状

一般黑布林的外形呈扁圆形状,表皮圆润的是新鲜的。但是有一些黑布林的品种,也有呈桃形的需要注意区别。

三、看表皮

品质优良的黑布林表皮要求完整,没有损伤,没有划伤,还要看表面的光泽度,表皮光亮的才算。

四、看软硬度

黑布林的生熟度是可以通过其软硬程度来判断的。而判断的标准和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是吻合的。即如果太硬,则是比较生的黑布林,如果有弹性,则趋于成熟,若是太软,则过于成熟了。因此,我们要挑的黑布林是中间程度的,即有弹性,软中带硬的那种。

五、闻味道

在挑选黑布林时,拿起来闻一下,如果是新鲜的,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甘甜味,因为黑布林的糖度还是比较高的。

六、种子审定品种内容?

适宜地区,产量,抗逆性,抗病性,稳定性。

七、玉米品种审定流程?

首先到本省农业厅的网站下载区域试验申请表,填好后保相关部门(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可查询本省分管区域试验的单位)

批准区域试验后,给承担区域试验的部分寄送种子进行区域试验,一般需要两年到三年的区域试验。通常区域试验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通过区域试验后,承担区域试验的单位会出具一份区域试验报告,说明试验品种的表现。

如果表现好,就可以填写品种审定申请书,并写品种选育报告,一并交农业厅有关部门(通常是种子站)

各省都有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每年定期开会评审品种,如果专家都认为可以,就可以通过品种审定,到时品种审定委员会会给一个证书。

八、2021玉米审定品种?

1 基本条件

1.1 抗病性

1.1.1 籽粒用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灰斑病、大斑病、穗腐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中低海拔)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类型区:纹枯病、丝黑穗病。

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小斑病。

1.1.2 青贮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玉米类型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均未达到高感;其它叶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灰斑病、南方锈病。

1.1.3 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

北方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大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小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小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1.1.4 爆裂玉米品种

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丝黑穗病、瘤黑粉病。

九、水稻品种审定办法?

国家级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

  1 基本条件

  1.1 抗性(病、虫、冷、热)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0,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

      每年武陵山稻区、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长江上游、中下游稻区中籼品种耐热性≤7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

  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

  武陵山稻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1.2 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麦茬籼稻、华南感光晚籼品种不长于对照1.0天;早籼迟熟和晚籼中迟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早粳中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结实率

      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 抗倒性

      品种年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点占总试验点的比例≤20%。

  1.5 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1.6 真实性和差异性(SSR分子标记检测)

      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4.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均≥65%。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2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3个百分点。

  2.2 绿色优质品种

  2.2.1品种分类

      2.2.1.1 抗病品种:南方稻区(武陵山稻区除外)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或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武陵山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及以上;北方、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及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及以上。

  2.2.1.2 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及以上。

  2.2.1.3 优质品种:品质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优质食用稻标准。

  2.2.2 产量指标

  2.2.2.1 绿色品种:抗性达到1—3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3.0%;达到3级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5.0%;达到3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3.0%;达到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5.0%。

  2.2.2.2 优质品种:品质达到部标1—3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3.0%;品质达到部标3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增产≥1.0%;达到部标2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3.0%;达到部标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5.0%。

   2.2.2.3 绿色优质品种: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部标2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5.0%;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部标1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7.0%。

    以上品种的生产试验产量指标,与区域试验增减产幅度相一致。

    2.3 特殊类型品种

  糯稻、耐盐(碱)水稻、节水抗旱稻、高海拔粳稻及镉低积累水稻等特殊类型品种,申请者可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提出品种审定标准,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同意,并自行开展品种试验。

十、蔬菜品种审定流程?

首先由育种者填写审定申请书,经育种单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签署意见后,与其他报审材料一并交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形式审查合格者提交茶树专业委员会审定;

专业委员在评议后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票数超过法定委员总数半数的品种即通过审定;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核后,统一编号、登记、签发合格证书,最后由农业部颁布。

审定有争议的品种时需经实地考察后,提交下次专业委员会会议复审;审定未通过者不再进行第二次审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天价水果?
热门图文